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深圳港口建设的先锋队

1985年,“防城号”在深圳赤湾港 广航局 供图

本报通讯员 周彦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扎根华南地区的广航局在1979年初就作为第一批建设者进入蛇口港施工现场参与深圳特区建设。同年6月,广航局在深圳蛇口港开启了改革开放“第一挖”的壮举——承担蛇口港航道设计及航道、港池的疏浚施工,建设一条长3400米、水深3.6米的航道和全长600米的港池码头。

彼时的深圳只是我国南方边陲未经开发的一块“处女地”。作业区内是大片浅滩,港池和大部分航道均需在1米左右的海滩上开挖,船舶施工十分困难。令施工队更加头疼的是海滩上布满大量的养蚝石和锋利的蚝壳,对管线的损坏十分严重,不少管线队员的手脚也经常被划破。

重重困难显然难不倒建设者们,他们先是派遣绞吸式挖泥船“浚波三”乘高潮进场,结合船舶活动宽度进行开挖,同时采用船尾对标法施工,有效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挖泥效率;耙吸式挖泥船“汕头”则运用浅水疏浚技术,解决在浅滩上施工的困难。

南方夏季的海滩,酷热与暴晒不断考验着建设者们。尽管被晒得皮肤黝黑,有人甚至掉了几层皮,他们仍怀揣着“再苦再累也要为深圳开港作贡献”的情怀,坚持日夜奋战,三班作业。1980年1月,蛇口港池航道工程提前两个月完工,创造了港池航道施工的“深圳速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深圳的港口建设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考虑到深圳当地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及交通运输的发展服务需要,计划将赤湾港建设成为一个主要为海上石油服务的基地。1982年初,国务院批准了赤湾港的建设。广航局承担了建港工程中的进港航道、港池的疏浚施工任务。

7月,广航局先后派出“防城”“汕头”“浚峥”等各类挖泥船进入赤湾港。赤湾港的生活和施工条件恶劣,一眼望去全是荒滩地,且背靠荆棘满地、毒蛇出没的山头峭壁。测量队和管线队住茅棚,喝井水,开路架线,在艰苦的环境中施工作业。

今年58岁的广航局高级船长戴文安,当年是刚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现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到链斗船“浚马三”工作的大学生,参与了深圳赤湾港的建设。戴文安印象最深刻的是船长黄尚,他每天几乎是小跑着干活的,身上的工作服都是湿的。有一次,戴文安正在和当班同事进行挖泥作业,正在排班休息的船长突然跑过来对着大家大喊,“你们怎么一分钟少挖了两斗?是哪里出了问题?”原来船长并没有休息,而是一直盯着整条船的施工情况!

船长带头冲锋,船员们也深受感染。“我们是在赤湾港建设中较早推行三班作业的船舶,主要还是为了抢进度,那时候真是分秒必争。船员三班倒,夜以继日地工作。”戴文安说起了一件趣事:“‘浚马三’干起活来简直可以说震耳欲聋,感觉整条船都在抖,但那时因为三班倒,每天轮完岗回到房间倒头就睡。从那以后,我睡觉再也不怕吵了,听不到声音反而不习惯。”

1982年7月,广航局开始赤湾港施工,经过建设者们的努力拼搏,一年时间便使得进港航道、港池工程竣工。广航局提前30天优质完成了施工任务,为打通深圳海上石油基地通道贡献了中坚力量。

风雨兼程四十三载,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成蒸蒸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此间,一代代广航建设者奔赴鹏城,挥洒汗水与青春,他们以苦干、实干精神,助推“深圳速度”,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广航印记。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