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智能网“兜”住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 隋业辉 通讯员 张云鹏

六月的武汉,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二航局武大高速公路四标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路基已现雏形。在项目部钢筋云工厂内,仅有六七名工人在作业。“哗”的一声,一截钢筋在几秒钟之内按标准被“裁剪”成型。“我们除了应用创新的工艺、设备,还整合形成一张‘看不见’的智能化管理网,及时预警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项目经理王四旺向前来观摩的湖北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介绍。

回想起项目初期的窘迫处境,王四旺记忆犹新。项目团队刚进场时,摆在面前的是紧张的工期和超高产值的压力。总计1317榀预制箱梁、施工高峰期每天近百吨的钢筋加工量和全线28.6公里的主线路基施工,使王四旺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压力倍增。

在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提高施工效率,王四旺跑遍了片区内所有同类型项目。经过项目研讨和审批后,引进云工厂、智能监控等新技术、新设备的计划浮出水面。经过采购和进场验收后,一批新工艺、新设备在项目施工现场涌现,构筑起消危预警系统。

“在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机器投入使用后,人工操作相比之前减少四成,既安全又经济。”项目安全部长向观摩人员介绍。智能机器只是冰山一角,项目部早已建成智慧型钢筋加工管理平台,经过平台处理的数据,可通过软件自动“派单”,原来人工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安全隐患得以避免,材料浪费严重、损耗率居高不下等问题迎刃而解。

承担吊装1317榀预制箱梁的数十米高的龙门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项目部给它们装上了安全“阀门”。在龙门吊轨道上,自动夹轨器悄然架设。一旦发生异常,系统能立即制动并锁死龙门吊,不让其发生倾斜。此外,起重机、架桥机上也装有安全智能监控系统,高空中的操作室还配备了平板电脑,司机按系统指示操作。整个系统能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兼具违章操作警示与记录等功能,危险源在智能化管理面前销声匿迹。

为了不留安全管控死角,项目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织起绵密可靠的“安全网”。在工人进场时,项目部及时开放VR安全体验馆,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实行每日班前安全喊话等制度。此外,项目部还积极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扫描工人安全帽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其身份、工作轨迹等,一旦可能发生违规操作即可自动预警。

除了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智能设备等硬件,采用安全积分这种“软件”管理,是项目部打造穿透式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上个月我拿到安全积分40分,全项目第一,一下就省掉了几百元的生活开销!”捧着洗发水等日用品,工友熊道顺笑容满面,这是项目部开展安全积分制管理的常态。一线施工人员通过向项目部提出安全建议、开展规范作业竞赛等,拿到安全积分,在项目部安全积分超市凭积分兑换自己想要的物品。

“这就是穿透式管理。二航局项目部打破以往施工的条块分割,用一张无形的智能网,‘兜’住了安全生产底线,是湖北交通建设领域亟需推广的先进管理方式。”在观摩完施工现场后,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向施工人员竖起大拇指。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