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见证历史变迁的南京浦口港

曾经的南京浦口港

浦口港位于长江南京段的北岸,与江南下关港遥遥相望。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连年战事使得浦口港年久失修,加上国民党败退时的破坏,造成沿江1800米岸线的6座码头不同程度坍塌,码头岸壁出现裂纹,直接影响浦口发电厂以及火车经浦口站过长江,给各类物资运输以及长江两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1950年1月,在国家统一调度下,成立了南京浦口码头抢修工程委员会(二航局前身),将浦口码头抢修工程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项目。在短短20天内就从全国19个单位调集工作人员及工程师700多人,在当年2月18日拉开了“浦口抢修”的序幕。

正月的长江边,寒风呼啸,冰雪交加,以天津新港工程局(一航局前身)人员为主力的筑港队伍,迅速进入施工现场。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艰苦,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全靠“人拉肩扛”。为加固码头边坡,技术人员与工人齐上阵,用钢钎凿开冰层,用手推车运输各种材料,在20多厘米厚的淤泥中,掺进大量干砂,用土夯法对基础进行密实,再将粉煤灰与水泥搅拌在一起,一点点完成边坡作业。

浦口长江段由于泥沙流失严重,不断出现滑坡现象,建好的边坡不时出现塌方。抢修过程动用了1500多人,人工挖除淤泥近600万立方米。当时的码头结构比较简陋,全部为自然斜坡式码头。为解决码头的承重问题,需要对地质进行深度加固,来自天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起,在上千米江滩和江心洲上开挖出上千个竖井,填入砂石。同时,通过抛石沉排护岸,抛石7.6万立方米,沉笼4209个,稳固了江岸的基础。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经测量观察,长江江水主流逐步离开浦口岸边,向江心移动,岸边深槽缩小,主航道的水深逐渐刷新,能够保证航道通行安全。

1950年8月31日,浦口港一期工程竣工,各类船舶在浦口码头扬帆起航,南京长江两岸的物资运输逐步恢复,有些物资还通过浦口港运送到长江中上游的城市,为当地经济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航局建设者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关注,当年年底政务院决定实施浦口港的二期工程,由“抢修”变为“整治”,经交通部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1951年3月,在南京浦口码头抢修工程委员会基础上正式组建交通部南京港整治工程局。工程内容进一步扩大,涵盖了整个南京长江段的南北两岸,一是对国民党遗留下的“烂摊子”继续进行改造,二是对一些当时急需的港口、航道的初步建设。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由起初的近千人,到最高峰时已近万人,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水工建设第一次高潮。

随着施工建设不断扩大,1951年10月,交通部决定组建交通部长江航道工程局,不仅担负南京地区的航道、港口的建设整治,还要负责整个长江沿线的航道疏浚、港湾建设任务。随后全局用一年半的时间,不仅完成了南京长江段所有旧码头的整治改造,还对长江三峡段进行航道疏浚,成立炸滩工程队,排除险礁,疏通航道。当时,长江航道工程局已初具规模,拥有了“大沽二号”挖泥船1艘、木壳双机拖轮3艘、铁壳带架开底泥驳3艘等船舶及设备。

如今,尽管南京浦口港因为政策和市场的调整失去其原有的交通运输保障功能,但市民和外地游客仍爱沿着斑驳的铁轨一路拍照、打卡,“网红”码头也将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浦口精神”继续向世人传唱。

从建设浦口港开始,凭借初具规模的设备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当年的长江航道工程局几经演变,发展成了今天的二航局,继续在长江沿线港口的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航局整理)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