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集团三项制度改革见成效
本报通讯员 宋莉莉 陈萍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自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一公局集团全面践行“双百企业”改革要求,按“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以改革增活力,建立了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一系列举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获评国资委“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A级企业。
干部能上能下迈开步伐
2016年,一公局集团取得了一批用于总部基地建设的特色地产项目,急需懂城市综合开发和特色地产开发的紧缺人才。经过多轮遴选、竞争、协商,一公局集团最终以谈判工资方式与受聘人才签订“双轨制”劳动合同,即劳动合同三年一签,岗位聘用协议一年一签,实施按岗位业绩能进能出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引入的一名职业经理人已就职一公局集团5年,现在被聘任到地产部副总经理岗位,组织策划了中交青岛总部基地、益阳中交世通新城、长沙中交世通国际、郑州中牟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一公局集团区域化、属地化发展落地见效。
为推动高端紧缺人才引进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公局集团研究制定了《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3年来,一公局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企业所需各类紧缺人才29人。在2020-2021年度,一公局集团所属8家单位通过公开竞聘,15名优秀年轻干部获得提拔重用,同时对考核连续两年评价末位的1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降职、免职和调整处理,迈开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坚实步伐。
员工能进能出良性运行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规律。一公局集团动真碰硬,把向改革要活力真正落实到企业发展全过程。
一公局集团所属西北公司由原隧道局二公司改组而成,企业改组后,急需解决的顽疾是消化历史遗留的生产经营问题。面对这一难题,西北公司主动求变,大胆试行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签订“一人一岗”聘任协议和经营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并明确退出条件。在一公局集团统筹推进下,西北公司积极落实部门和项目员工“分名倒排”,即对员工综合打分后进行纵向排名,避免对员工打感情分以及荣誉“轮流坐庄”,同时建立人员赋能基地,提升专业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西北公司扭转了被动局面,负担减轻了,业务结构也从传统的铁路、公路市场向公路、市政、房建领域转变,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经理层形成新合力,广大职工同心同力,企业有了新气象。“2019年以来,我们在属地城市西安片区开发了5个市政、房建类项目,合同额超15亿元,自主开发实现了零突破,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发展、属地化生根的战略目标逐渐清晰。”西北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唐新湖说。
目前,一公局集团通过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及员工“分名倒排”机制改革,能进能出改革深入人心,29个赋能基地累计培训员工1605人,降级132人,1377名员工退出岗位,推动一公局集团员工素质再提升。
薪酬能升能降成为常态
“在积极推进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同样大刀阔斧,通过推行‘双挂钩’机制,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动力,目前同岗位薪酬差异最多可达1.5倍。”一公局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冀兴录说。
一公局集团探索建立的“双挂钩”机制,即工资总额分配与业绩增长全挂钩、全员绩效与业绩全挂钩,实现薪酬体系与市场、业态全面接轨。在项目一线,建立效益激励机制,项目班子成员按业绩兑现绩效;所属公司领导班子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实行年度收入核定及任期激励。对优秀营销人才、核心技术人才进行开发奖励和发放专家津贴,鼓励营销和技术创新。对城市综合开发、特色地产、水利环保、设计咨询等业务,建立与行业相适应的薪酬激励体系,有效激发员工创效争先的积极性。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一公局集团的三项制度改革正逐步从试点向示范、从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迈进。下一步,一公局集团将按照中交集团总体部署,继续以价值创造为准则,以内部市场化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及改革成果,聚焦服务企业战略转型升级,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一公局集团高质量的“双千亿、500强”发展目标注入新动能。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