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8万行代码敲出智慧钢筋棚

本报通讯员 潘祚声 杨珂

“通过智慧钢筋系统,无论在哪,只要输入参数,就能快速精确地生成施工图和下料单,并通过云端的‘天河一号’超算中心,控制现场设备,加工钢筋产品。”一航局BIM研发团队技术员李智璞介绍,“智慧钢筋系统就是要给施工效率、成本、质量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航局承建的江西信江航电项目是交通部“十三五”重点工程,也是2019年全国9个交通运输科技示范项目之一。作为一项兼航运与发电于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异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居多、施工难度高,钢筋需求量超1.7万吨。

“经过调查,一般项目钢筋加工,损耗率在2%到4%之间,虽然单位数字不大,但乘上巨大的用量,就是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笔经济账得算一算。”2018年初,李智璞调研时发现,传统钢筋加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基于BIM技术的钢筋下料优化及自动化加工与管理成套技术研究”应运而生。

钢筋加工的核心是图纸翻样,这是切割、弯曲等后续工序的指导书。传统加工中,需要经验丰富的钢筋工,通过人工计算完成设计图纸到施工图纸的翻样,并生成下料单,再将下料参数输入数控设备启动切割。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常产生误差,钢筋使用率、加工质量不容乐观。虽然也有工地开始使用软件进行翻样,但效率和准确率始终没有明显提升。

研发团队将攻坚方向锁定在翻样出图上。他们依托BIM、空间解析几何等技术编写程序,只需输入设计图纸中的参数,通过自主研发的建模软件,就能快速绘制钢筋3D模型,然后一键生成钢筋图样和下料单。“一键生成速度快,准确率也提升不少。假如一根钢筋算长了,在3D模型上很突兀,一眼就能看出来。”李智璞介绍,为了验证效率和准确性,研发团队和使用传统建模软件团队同时对一个泄水闸墩进行翻模。结果传统方法用了一周时间,而新系统仅用了半天。

翻样效率倍增,施工效益也十分可观。李智璞举了一个例子:“9米标准钢筋,切8米料,剩下1米往往会被闲置,由于钢筋数量多,时间久了可能就浪费掉了。而新系统能根据施工要求算出最佳的切割方案,即便有切割剩余料,系统也会自动记录归集,确保需要时,可以及时从仓库调出使用,这样算下来,钢筋使用率可达到99%以上。”李智璞介绍,这样的切割方案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求最优解,估计几十年都算不完。省时、省力、省钱,但这并不是团队的终极目标。

在研发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接头、排布间距等细节,守住施工生命线——质量。以混凝土保护层为例,太厚会导致混凝土受力不足,太薄会导致混凝土开裂锈蚀钢筋。“水利工程水流冲击力大,还容易腐蚀钢筋,对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更高。”李智璞介绍,传统的测算方式往往忽略钢筋的自身直径,但新系统会充分衡量这些细节,保证钢筋结构与施工现场严丝合缝对接。“混凝土保护层一般只有几公分,但钢筋直径往往就有两三公分,数据虽小,对施工质量影响却极大。”李智璞说。

2019年4月,研发团队用8万行代码敲出的智慧钢筋系统正式在信江项目启用。“效率和成本都得到了提高,棚里的工人也越来越少。”钢筋生产负责人于少成感受最深。今年9月,这套智慧系统还获得中施企协首届工程建设BIM大赛一等奖。

如今,研发团队仍在对系统进行优化,“我们很快就要发布2.0版本。新版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还新增了自动分拣、余料管理等功能,以科技助力精细化管理,让施工效率、成本、质量‘飞’起来。”李智璞说。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