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勇闯新路留人才

本报通讯员 陈灵

“第一项目部人员稳定工作做得不错!”一航局三公司第一项目部时常获得这样的称赞。

然而,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曾令第一项目部经理乔光深感焦虑。以前,项目部的业务主要是预制沉箱,传统的生产方式、保守的施工技术、单调的施工内容,很难满足刚毕业的大学生渴望丰富施工经验、提升综合能力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单位优厚的薪酬待遇对青年人才非常有吸引力。

“从长远来看,项目部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得转型升级!”乔光说。而要想让这个“传统型”项目部过渡到“管理型”项目部,必须勇闯新路、奋力突围,乔光指出关键所在。

项目部在巩固沉箱预制这个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扩大业务领域,开拓管网、市政、道路、桥梁等市场,先后负责了中远川崎2号船坞附属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等项目,逐步由“专业预制”型项目部过渡到“一专多能”型项目部。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的主动加入,人才结构也由单一的技术人员扩展为BIM人员、信息人员等。

大批青年人才的加入并没有让乔光感到轻松。在他看来,“用好人才”是“留住人才”“延揽人才”的关键。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项目部高度重视人才与岗位的双向选择,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确保人有所长、才尽其用。

毕建秋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新员工。他曾认为,在施工企业很难有计算机人才的用武之地,同时,施工现场的繁杂琐事曾让他感到力所不及,整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项目部了解他的情况后,针对性地为他安排了专业对口的业务。“之前在施工现场,什么都不懂,感到力不从心,很焦虑。自从转换了岗位,接触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感觉瞬间打了鸡血,有了信心,工作起来也很有动力。”毕建秋说。之后,毕建秋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由他撰写的《基于Revit软件二次开发的项目应用探究》等论文多次受到领导表扬;他参与研究的混凝土“电子账单”实现了混凝土方量统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可视化。

“很感谢项目部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拳脚的平台,让我能够安心、专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在我也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毕建秋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来,乔光深深地感到,留住人才,环境作用不可低估。“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项目品牌、项目实力、项目氛围等;小环境指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地域环境等。只有将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慕名而来,选择留下。”乔光说。

前不久,为了支持员工取证,项目部还制定了一个强制措施,要求全体取证人员不论多忙都必须抽出1至2小时在会议室内学习,并进行签字登记。

“项目部的这种做法帮我们解决了很大难题,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看书大都是靠挤时间。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养成看书的好习惯。”预算员王有娟笑着说道。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员工自主成长成才,这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项目书记唐艳说道。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