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冰水”出“芙蓉”

■本报通讯员 翁晓峰 张胶东

“摸起来光滑得像丝绸,没有蜂窝与麻面,质量真是好,我们一定要把这套技术带回新疆。”在三航局太湖隧道项目参观时,新疆伊犁交通局李明处长对项目部混凝土浇筑工艺赞不绝口,忍不住摸了又摸。

“我们就是要把太湖隧道项目建成太湖上的一颗‘明珠’,这些加冰混凝土就是我们打造‘明珠’的宝贵材料!”项目经理陈剑向客人讲述起打造混凝土“芙蓉”的过程。

三航局承建的太湖隧道全长10.79公里,是国内第一条水下超长超宽隧道,净宽超过40米,创下国内之最。项目采用“全遂下穿”的设计方案,品质控制难,国内多家媒体曾竞相报道,称之为“超酷”的工程。

然而“超酷”工程却面临“超多”难点,仅仅混凝土就要消耗100万方,足够建设三座迪拜塔。作为水下项目,混凝土裂缝控制是头等大事,必须严格到极致。如果采用一次破千方的大体积浇筑,短时内生成的大量水化热促使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导致试打出来的混凝土质量不均,开裂严重,就像“马蜂窝”一样。一个“拦路虎”横在面前。

为此,项目部要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8度以下,这比一般工程低于35度的标准高出一大截。项目所在地无锡市夏季高温时常超过40度,拌和水泥的温度因此会高达60度以上,控制混凝土温度事关施工成败。

“我们是被高温‘逼上梁山’的。”项目常务副经理顾晓彬说。为了给混凝土“降温”,他和技术人员开始苦苦钻研。一天吃早饭时,电视上大国重器的报道让顾晓彬灵光一闪,何不向港珠澳大桥取经?他们随即把目光转向港珠澳大桥的加冰系统,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觅得良方:为搅拌站增加制冰设备,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加入冰块降温,精准测算冰量,冰融水成为混凝土配合比的一部分。

项目部立即引进两台每小时产冰15方的制冰机,同时购置一台日产冰80吨的制冰机。就在大家撸起袖子要大干一场时,苦苦觅得的“良方”却遭遇“水土不服”。制冰系统由水循环系统、蒸发器、制冷系统、储冰库组成,整体高度达11.5米,而拌合站仅11米高。此外,制冰系统和螺旋送冰系统也非常占地。

怎么办?项目部螺蛳壳里做道场,先把底座降低80厘米,再重新布置管道和冷凝器散热口。一番改造,制冰机顺利进场,室内拌合站设备运转却丝毫未受影响。不曾想,改造试运行后又遇新难题:混凝土温度波动较大,成品质量不理想。

通过观测气温、原材料温度和冰量数据,最终发现问题根源:螺旋机和料斗的高差有1.5米,加上料斗门开度较大,导致送冰量误差高达15%。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混凝土降温不稳。项目部立即将料斗门开度减小50%,同时加装软布导管缓冲送冰高差,将冰量误差缩减到2%,一举攻克新难题。如今项目部已实现30度—40度高温条件下的满载送冰量,再也不怕无锡的“秋老虎”了。

“这套加冰设备很成功,不仅江苏省交建系统来观摩,新疆、天津好多单位都前来学习。”业主指挥部总指挥夏文俊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