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红星闪闪

本报通讯员 罗红梅 孙颖

“我是武汉人, 2014年毕业时想留在武汉,二航局技术中心有搞科研、做设计、参加项目实践三种选择,我就果断签约了! ”林红星对当初的就业选择记忆犹新。

然而,令林红星没想到的是,2014年硕士毕业来到二航局技术中心报到的他,在新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上讲述了个人发展意愿后,便和一同入职的新员工一样,被“量身订制”了职业生涯,接到了人事部门关于派他去海外项目实践的通知。

为了让新员工能够快速转变身份,融入企业,找准职业发展定位,二航局技术中心出台了“实习实践”制度,围绕“一年培养、两年成才、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担当重任”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员工个人专业所长和职业发展意愿,逐一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统一安排到二航局在建重大项目实习实践。林红星作为首批海外技术人才培养对象,来到了海外实习实践基地——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

到项目部的第一天,林红星见了两个人。一个是二航局技术中心水工工程技术部经理兼项目部副总工冯先导,另一个是二航局五分公司阿什杜德项目部副总工兼计划经理王超。这两个人是技术中心为他安排的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

“刚到项目部时,大脑犹如项目门前的一片海,茫茫一片空白,课本上的知识都在脑中,但就是不知道能为项目具体做点什么,幸好有他们。 ”林红星说。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林红星就像个“跟屁虫” ,只要有时间,就跟着两位师傅看图纸、做计算、跑现场。

冯先导和林红星都是港口专业的研究生,只是冯先导的毕业时间比他早十年。论关系,他们算得上师兄弟。“在项目上,冯师兄可谓倾囊相授,我的无锚板桩码头、临时钢栈桥、钢管桩夹桩结构等临时结构设计经验都是从他那学来的。 ”林红星说。

到项目后,林红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无锚板桩码头设计。这个码头主要用于前期材料出运及船舶停靠,是保障项目水上施工的关键,容不得半点差池。

“当时,我才毕业,没有经验,特别在结构模型调试时,对模型的报错位置和原因捉摸不定,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冯师兄除了教我检查模型的方法,还带着我一起检查几何模型、荷载及约束条件、加载方式等各项指标,让我很快就知道了报错的位置和原因。 ”林红星说,“事后他还告诉我,解决施工问题的关键是经验,要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再后来,按照他的指导,我独立完成了Q 28码头高桩桩基夹桩结构优化,确保了桩基结构在季风期间大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得到了咨工认可。 ”

2016年,二航局技术中心为进一步深化海外技术人才培养,决定选派1名员工到大型跨国工程集团美国西图公司学习,冯先导推荐林红星获得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太宝贵了,我特别珍惜在美国西图公司工作学习的半年,在那里我对港口码头项目的规划设计、国际标准、设计管理、团队运营等有了更多认识,是难得的一次人生经历。 ”林红星说。

王超是2006年入职二航局五分公司的一名“老海外” 。从入职到现在,有着十几年的海外施工实战经验的他,被技术中心选定为林红星的“实践导师” 。

“在我负责的项目首个主体结构——出运码头桩基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王总手把手指导我运用设计与施工结合的方法与技巧。在第一版方案上,他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修改意见,对方案的条理性、逻辑性、美观性等进行了详细指导,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林红星介绍说。

林红星跟着两位师傅一同成长。2017年底,冯先导获评二航局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 、王超获得提名,他也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任巴拿马阿马多尔邮轮码头项目副总工。

多年来,二航局技术中心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人才理念,将每一名员工视若珍宝。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双师带徒” 、“实习实践” ,还有职业发展“双通道” ,更有由二航局首席专家亲自带队成立的专业学科梯队进行科研实践,共同致力于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打造卓越创新团队。

“虽然没有实现最初想稳定在武汉的想法,但现在的我更充实更满足,选择技术中心是幸运的,在我事业的开始,公司就给我安排了领路人,两位师傅带着我,让我的成长事半功倍! ”回忆当初的选择,林红星满意地笑着。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