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90后测量队长

本报通讯员 宋凯华

“小王,准备一下, A匝道桥的2号墩今晚要浇注混凝土,你马上安排测一下墩柱模板。 ”像往常一样,从工地奔波一天回来的王书洋匆匆吃过晚饭,本想休息,却被现场副经理局促的喊话叫醒。

三公局排湖互通项目的测量队长王书洋是一位90后, 27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肩负着整个项目最前端的测量任务。

2号墩正位于车流量巨大的沪渝高速横断面中心,为了保证节点工期顺利完成,项目部开启了“白加黑”模式,夜以继日地施工。王书洋知道任务既重且急,他不敢怠慢,立即召集队员,收拾仪器,带上图纸,穿上反光背心,整装出发。

到了工地,他们立即选了一块平整的地方,开始架设仪器。王书洋简单交代几句后,他们各自拿上对讲机和棱镜,挂上手电筒,进入工作状态。

仪器调试完毕后,便进入了紧张的测量工作。王书洋对两个伙伴进行了分工,一个跑前视,一个在他旁边记录、计算数据。

因为晚上施工的缘故,一开始模板情况并不理想。第一次测量,墩柱模板的纵、横轴都偏了三四公分,这样的情况,是万万不会通过检验的,王书洋下了明确的命令:调!等到调好之后,再一次检验偏差,大了再调。就这样,逐渐缩小偏差,直到最后偏差都在5毫米以内,才宣告合格。

每一次调整,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短则十分钟,长则一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已到后半夜,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休息。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王书洋带着他的团队已习以为常。从一个测量员到测量队长,四年以来王书样对待这项工作,他从不含糊。

在项目前期的交接桩工作中,由于图纸提供的控制点高程存在较大偏差,精度严重超限。王书洋带领测量队的同事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测量,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监理,后经业主、设计代表及监理旁站同测,确认存在问题,随后又配合设计院重新布点与复测。施工控制点的及时更正,避免了因此而引发的返工。

测量工作常常跋山涉水,日晒雨淋。三年下来,王书洋的皮肤早已黝黑。有人问他对这份工作的感受,他总是乐观地说:“我们是靠谱的90后,当然要证明自己! ”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