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煤码头绿色“变身”记

本报通讯员 贺涛 左睿

大风天刚过,一航局安装公司黄骅港项目的技术员杨捷惊喜地发现,他心爱的白球鞋越来越“耐脏”了。经过他们的努力,“见尘不见人”已不再是散货码头的“特色” ,绿色码头成为现实。

把煤装进“口袋”里

“以前,去码头现场不出半天,保准白鞋变黑鞋! ”杨捷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只要是刮风,煤尘就往鼻子里、嘴里钻,无处躲藏,戴口罩也不好使。 ”工人们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洗涮涮,对全身都要“清洁” 。

作为全国第一大煤炭下水港,黄骅港日均储煤总量可达144万吨,设备几乎“全年无休” 。在杨捷负责的区域内,“大进大出”的8台装船机平均每天清煤量高达5 - 10吨,零落下的煤灰煤粉眨眼间就在地上铺满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安装公司设计部牵头,花费大量时间终于找出装船机撒漏煤的“症结” :尾车和头部的漏斗容量不够,大量煤料经过时,多余的煤就从两侧撒出。经过一番“对症下药” ,他们在回程皮带上方增加了撒煤回收的溜槽,在装船机臂架下方用不锈钢板制作了存煤漏斗,同时在臂架头部滚筒设计了一套方便拆卸的自动清扫器。反复试验后,“撒漏自动回收系统”正式登台亮相。

“这套系统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口袋’ ,接住了漏下的煤料,也罩住了四处飞扬的煤灰。 ”参与系统设计的安装公司设计部副经理王鑫说。目前,撒漏自动回收系统应用已有一段时间。装船机下方,再也见不到漫天的“煤灰雨” 。

“与改造前相比,每台装船机漏下的散煤至少减少九成,光是人工清理费就能省下一二十万元! ”提起这套大“口袋” ,杨捷有点兴奋,“以后穿白鞋子也不怕脏了! ”

煤料转运坐“滑梯”

每天早上7点刚过,黄骅港维修部的施工主管纪连海都会准时“视察”港口上的各个转接机房。

两条皮带连接处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滚滚向前的皮带上载满源源不断的煤料,通过一个“滑梯”样的曲线溜槽,平稳“降落”至另一条皮带,换了个方向继续前进。

“别小看这个小‘滑梯’ ,它可是煤料运输的‘要塞’ ,也曾经是机房内最大的粉尘来源之一。 ”纪连海介绍道。黄骅港内30多座转接机房,每座都有至少一个皮带转接点。传统的“直落式”落煤管,由于管内空间余量较大,高速下落的煤流混入大量的空气,在出口处“喷薄”而出,不仅损伤了皮带,出口处更是“浓烟滚滚” 。

“滑梯”的精妙之处在于因势利导。安装公司把这份“精妙”用在了转接溜槽的设计上。现在的“曲线式”落煤管,通过模拟煤料的运动轨迹,最大程度地降低管内碰撞冲击,将煤流的“无序降落”变为“可控滑动” 。出口处的粉尘浓度,已由原先的40 %降低到8 %。从事运行维护的工人们笑称,坐上了“滑梯”的煤料,一团团黑色的“怒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般“乖巧” 。

给机房装上“加湿器”

“涛哥,今天怎么没‘变身’啊? ”王涛是盐城滨海港区中电投煤炭码头的一名巡视工。每天跟翻车机房、转接机房“分不开”的他,下班后除了笑起来牙是白的,周身都黑乎乎的,好像刚经历了人种的“转换” 。

最近的王涛却有些不同。工友们惊讶于他依旧“清晰”的五官和工装。身后的转接机房,机械声隆隆震耳,却不见多少煤尘扬起。

其中的“奥秘”在于安装在机房里的“加湿器” 。几天前,滨海港内6大机房都装上了安装公司设计的“新成果” ——单流体与双流体综合除尘系统。所谓“单流体” ,就是让水流在高压之下,形成水喷雾;而“双流体” ,就是利用压缩空气驱动,将水高度“气雾化” ,直接喷向起尘点。打这以后,转接机房里再没见过厚重的煤灰。

“与传统的干雾除尘设备不同的是,这套设备可以‘因地制宜’ 、‘因尘喷雾’ ” ,安装公司设计部副经理胡艳介绍,通过不同类型的喷嘴,形成直径不同的水雾颗粒,使得水雾与粉尘颗粒可以充分接触、碰撞、凝聚变大,从而向下沉降,达到充分的抑尘效果。

胡艳还记得,十多年前她初出校园进港,一到了煤车卸货的时候,远远看去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雾气,跟“黑风怪”来了似的。今天的港口,已经全然不见这番光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片我们奋斗的‘战场’ ,变得更怡人、更美好。 ”她说。

港口的“清洁生产” ,在他们手中变为现实。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