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三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降噪验收通过啦! ”

本报通讯员 陈嘉伦 熊闯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每到凌晨2点,二航局装备分公司广州地铁14号线1标项目部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歌声,这是从项目部正南面不足500米的“南方村”居民楼上大喇叭传过来的。原来,地铁施工打破了当地生活宁静的生活。面对施工噪音,居民采用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冷战” 。

这令项目经理陶义怀有些为难,日常的施工生产肯定不能停,但项目部的白班员工休息得不到保证,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再者和当地居民搞坏了关系,为日后盾构机下穿当地居民楼的协调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晚上怎么睡?早知这样,我们宁愿不要地铁! ”调研会上,村民代表们的质问很强烈。“请大家包容一下,修地铁是为大家谋便利,这样的情况很难避免。 ”在与村民的沟通中陶义怀言辞恳切。他知道,只有在施工降噪上动真格,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一个月之后,邀请你们来项目部,验收不合格,我们不施工! ”为了降噪,项目部成立降噪小组,进行整改,出台了若干规定。

在整改中,难点在两台门式起重机上。由于两台设备都是露天作业,为了安全施工均安装了简易式机械铃。每当设备作业, 200米外实测噪音强度达到90分贝。一晚上要响上四、五十次,村民叫苦不迭。

“能不能把这些设备也‘关’进封闭的施工棚里面? ”陶义怀想用此前对付切割机、磨砂机和电焊机等强噪声设备的办法。“不可能,建设高度都要赶上厂房了,成本太大,时间太长! ”总工刘国栋立即否决。 “把铃卸掉,用蜂鸣警示器代替,而且还有闪光警示,效果岂不是更好? ”有人当即提议,模仿分公司架桥设备替换警示铃。“但是白天,蜂鸣警示器灯光提示看不清,声音听不见,安全生产不能自欺欺人! ”

最后,还是装备部部长张友功发话了,“两个铃都得用,也许修改设备的PLC控制程序能够实现。 ”随后几天,揽活的张友功跟门机的编辑程序较上了劲。

一个月后,原本吵闹的工地安静了下来。代表们深夜探访工地,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原本,露天切割、打磨的大噪音工序被数百平米蓝色的加工棚关得严严实实;运输渣土的车辆进入项目部后严禁鸣笛,改成打双闪和彩灯警示,同时降低行驶速度;经过防噪培训的施工队伍,距离百米开外,均用对讲机进行交流。而门机上吵闹的铃声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红光闪烁的蜂鸣警报器,通过将程序由自动转为手动,实现了两套报警系统的交互使用,实测音量在30分贝左右。

“这是我们的投诉监督电话,24小时随时接听,请各位代表放心! ”当宣布监督电话后,大家整齐一致的掌声让陶义怀心里有了底,降噪验收通过啦!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