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水利+”成为乡村振兴活水

本报通讯员 涂垚成 文立

初夏的重庆市永川区大安街道甘河畔,格桑花绽露笑颜,扶桑树枝繁叶茂,清澈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村民在岸边步道上悠闲漫步。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正是永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生动成果。

中交长江建设水电院设计的重庆市永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是国家水美乡村试点项目。项目建设前,项目区内多条河流问题重重:汛期洪涝频发,非汛期河水发臭,灌溉不便,河边道路崎岖、环境脏乱,村民苦不堪言。面对困境,团队连续多周扎根现场,徒步踏勘项目区内的6条河流,记录水质、岸线、植被等细节,逐段梳理出河道淤积、功能衰减、生态受损等问题清单。围绕“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短期成效与长远发展的衔接”两大关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水系为脉络、乡镇为单元,采用新型柔性生态治理思路,创新引入“水利+”理念,即以水利工程为基础,融入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产业发展、数字技术、文化传承等元素,系统定制河流治理方案,成功破解治水难题。

设计组针对汛期洪涝频发、行洪不畅的关键痛点,以“水利+生态”理念破解难题,规划4.6公里水系连通线路以疏通河道“血脉”,新建40公里柔性生态护岸,既稳固岸坡抵御洪水,又为河道生态留足发展空间,通过生态护岸与河岸水生植物缓冲带的协同作用,提升河道自然净化能力,为乡村防洪和生态修复筑牢屏障。考虑到灌溉不便影响耕地种植,推进“水利+农业”模式,借助拦河堰改造、水源涵养与补水连通泵站和管道,搭建稳定灌溉网,切实保障农耕丰收。面对乡村产业单一的困境,当地将治理方向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以“水利+产业”模式联动大安低空经济示范区,依托永川低空企业集聚的产业优势,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与西部自动驾驶带来的多元低空场景,打造重庆首个可实现低空飞行器厘米级定位与毫秒级响应的大型试验基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针对文旅资源零散、生态文化宣教不足的问题,创新提出“水利+文化”思路,精心设计“月湾烟”“彩叶湿泽月”等多个景观节点,形成“水美+文旅”业态;打造古代水利遗产场景,借助5G、VR技术搭建水生态宣教平台。为破解河道管护效率低的难题,引入“水利+数字”模式,以智慧生态监控网接入“智慧河长”系统,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设计组铭记“水利+惠民”的核心宗旨,通过河道清淤疏浚,结合水源涵养工程与亲水步道建设,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空间,带动周边农家乐、配套产业增收,让村民切实共享治理红利。

如今,陈食街道村民感慨:“中交长江建设的项目团队不仅治好了河,更给我们铺就了致富路。”这份实干成效在“重庆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级试点第二轮省级竞争”中,斩获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潺潺流水正化作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让生态富民的好日子绵延长流。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