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鹭岛海上“挑大梁”

本报通讯员 田罡 潘祚声

初秋的厦门,一条海上“巨龙”正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清晰。9月30日,一航局承建的翔安大桥项目全线首榀钢箱梁成功安装,大桥海中段正式进入上部结构装配化施工阶段。

翔安大桥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的又一座装配式跨海大桥,也是厦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中本岛与大陆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极大惠及当地百姓出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首榀钢箱梁长107.5米、高3.5米、宽37米,面积相当于9个篮球场,净重约2950吨,是国内最宽的整体吊装大节段钢箱梁。

项目团队不敢掉以轻心,首先从打好下部桩基础着手。然而,施工海域岩石林立,多为坚硬花岗岩,覆土较浅,钢管桩很难站稳,打设难度高。加上施工海域潮差大,桩长较短,在潮位较高时,钢管桩几乎被海水没过,锤组无法通过导向架进行打设。一时间,桩基施工成为项目团队的最大阻碍。正当一工区副总工史虎彬被钢管桩打设难题困扰时,同事递上的一瓶矿泉水让他灵光一闪,“传统的限位架只能抓住钢桩的一端,要是设置像两只手一样的抱桩臂,就能在一上一下两个不同高程位置抱住钢管桩,让钢管桩稳稳固定在桩位,便于高精度打设。”这一想法得到了技术团队的一致认可,在反复研讨论证后,大家又将“双手”抱桩臂升级为“三只手”。桩体水平起吊时,“三只手”上中下三个方位均匀抱紧桩体,当桩体达到桩位后,最上面的一只手收回,为锤组留出锤击空间。无论高低潮,钢管桩在自沉及锤击全过程中,都能始终在两层抱桩臂的限位下操作。三层液压抱桩臂让打桩难题迎刃而解。随后,起重船将一节节墩台安装到钢管桩“底座”上,为稳定托举箱梁,架起坚强“双臂”。

随着海上桩基施工难题的突破,钢箱梁预制也圆满完成。虽然钢箱梁架设有了稳定的基础和坚固的体梁,但是钢箱梁吊装却并非易事。由于桥梁的坡度设计,首榀钢箱梁在安装时需落在一高一低落差1.2米的两个桥墩上。传统工艺通过在钢箱梁上安装固定配重,保持梁体起吊时的平衡。但如此一来,起吊后固定配重无法在空中增减,也就意味着梁体无法实现空中倾斜精确调整,梁体安装精度就难以保证。“我们可以把吊装时的钢箱梁看作一个天平,通过改变两端‘砝码’的重量,让它在空中实现姿态变化。”史虎彬的设想为项目团队开辟了新思路。

大家立即开展动态模拟推演,技术人员在钢箱梁的一侧布设了配重水箱,并通过无线遥控水阀进行排水控制,调整钢箱梁两端的重量,实现箱梁在空中的姿态转变。技术团队通过大量试验,从吊点选择到水箱安放位置,经过缜密的思索后,决定在钢箱梁一侧安装四个可容5吨水的水箱。一切就绪后,施工大考终于到来。

9月30日,随着吊具缓慢地抬升,4000吨起重船“一航津泰”将钢箱梁稳稳吊起。在抬升到预定高度后,随着遥控开关按下,钢箱梁西侧四个水箱同时排水,钢箱梁由水平姿态切换至倾斜姿态,实现了起吊后对倾斜角度的精确调整,控制倾斜度达到了毫米级。

“得益于配重水箱对于钢箱梁姿态的完美调整,箱梁就像斜插的积木一样与两侧的桥墩完美融合。”史虎彬的话音刚落下,现场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