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钻出汉江超深孔
本报通讯员 张艾乔
《诗经》有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大概意思是一位公子面对汉江对岸郊游的女子,心之所向,但江水太宽,游不过去;想要绕行,但江水太长。这里可以看出,古时的汉江有多么难渡,让多少有情人只能隔江相忘。如今,三航局正在汉江上建设沙洋汉江二桥。项目经理黄成说,“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我们提前搜集了资料,还一度认为古人难渡的汉江我们应该很容易征服,但汉江确实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沙洋汉江二桥起于荆门市沙洋县范家台桥北侧,止于李家台村,主桥全长2277米,是一座大跨度连续梁特大桥。项目建成后,沙洋再添一条对外联系的快速通道。
工程一开工,大桥主墩72根直径2米、钻孔深度超过80米的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便成为项目部遭遇的“拦路虎”。项目团队按照图纸施工,很快发现实际地质情况和地质资料出入颇大。若暂停施工,重新勘探地质,将延误工期。若继续施工,有可能产生塌孔等施工安全事故,一时间项目团队进退维谷。
就在大家为此苦恼之时,项目经理黄成立即拍板,“我们不‘另搞一套’,在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以钻代勘的方式分析地质情况。”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放慢灌注桩钻孔速度,增大泥浆比重,由每次钻深2米改为1米取一次渣样,同时观察钻机扭矩力值,判断地质层及厚度。在首个80米钻孔施工过程中,钻机先后穿过了粉砂层、圆砾层还有强风化岩层等。由于粉砂层属于易压缩性土质,受到外界振动就会出现变形,易发生塌孔。而圆砾层又属于透水层,容易出现漏浆,造成泥浆外流,影响护壁效果,也加大了塌孔概率。更糟糕的是,当挖至强风化地质时,钻孔效率变得异常低下,项目团队花费了3天时间才能钻透地层。“第一次成孔足足用了19天,远超计划工期。”项目副经理苏爱俊眉头紧锁,“虽说其中有为了弄清地质,放缓钻孔速度的考虑,但照此下去,无法满足6个月内完成全部桩基的工期要求。”
在钻孔施工进度提升会上,稳砂堵漏,寻求高效率成孔方案成为团队的共识。黄成在查阅钻孔灌注桩施工经典案例后,决定率先从易变形土层和透水层两方面展开攻坚。针对粉砂层,项目团队决定给“软土”筑一道“硬墙”,即通过打设钢护筒充当钢护墙,阻止土层因钻机振动而变形出现塌孔。对付圆砾层,黄成则从降低透水性着手,通过掺入密度大、粘性强的黄土,增加泥浆密度,提升泥浆性能,确保泥浆护壁效果。经过试验,钢墙配合改良版泥浆,顺利解决了变形、漏浆引发塌孔的地质难题。
然而,钻孔效率并未显著提高,项目团队没有气馁。黄成再次集思广益,把矛盾点集中在突破风化裂隙发育,难以钻孔的强风化岩层上。一番研究后,项目团队决定组织一场“钻机施工接力赛”。在前期钻孔施工时,用快速轻便的反循环钻机钻进到强风化岩层,采用“力量型选手”冲击钻,攻克强风化岩层的难题。为了加快成孔效率,黄成团队在四个主墩上开展流水线作业,采取对角开孔法施工工序,不仅避免了桩基施工太近产生塌孔的可能,还提高了流水线作业效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根灌注桩的实际成孔时间仅需要13天,项目团队如期完成了72根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目前,施工现场已初现一桥飞架汉江的壮观之美。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