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吴宝荣:立功不是荣耀,为百姓办事才是

1973年,天津港第三期建设工程开工

本报通讯员 覃业璇

“如果他可以自己填表,肯定不会填自己立过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城的一间老房子里,抗战老兵吴宝荣的老伴捧着吴宝荣那张已经发黄的立功档案表说道。

92岁高龄的吴宝荣因为打仗和工作时候留下了身体旧疾,时至今日头脑已经没那么清醒了。但只要问起参加解放战争和剿匪的经历,他还是能想起很多事情。“那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都刻在我骨子里了。”吴宝荣说。

1948年12月,随着淮海战役打响,山东成功解放,19岁的吴宝荣在当地入伍,正好赶上解放战争的高潮。“之前山东就有很多革命根据地,千盼万盼总算等到共产党来把山东解放了,老百姓都高兴得不行。”吴宝荣激动地说,“听说淮海战役的伤亡很大,解放军急缺人手,我就自告奋勇参军了。”从山东入伍一路渡过长江再到中南、西南地区,从解放战争到追击战再到深山剿匪,六七年战火的磨砺,当初的新兵蛋子,最后成了队伍里的老兵。

“二野三兵团十一军工部警卫连。”吴宝荣老人至今仍对自己部队的番号印象深刻。这支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的部队,作为最早进入西南边疆开展解放斗争的部队之一,在解放西南、中南的战斗中立下了卓越战功。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行军赶路,早上刚换的胶皮鞋,经常到晚上后跟就磨没了。”回忆起西南剿匪,吴宝荣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都在赶路,“匪患实在太多了,刚打完一窝又要马不停蹄地去下一个地方。”为了保证剿匪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性,吴宝荣和战友们全身携带的行军装备极少,在野外的时候经常需要自己解决补给。“有时候补给跟不上,我们就吃点野菜,找点果子。”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吴宝荣丝毫不觉得有什么,“知道我们是去打土匪的,当地的老乡都热情地欢迎我们,要给我们送吃的,不过部队上有规定,我们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为了消灭匪患,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地的大山里,都留下了吴宝荣和战友们的身影。大大小小的战斗多到连吴宝荣自己也记不太清了,据统计,仅仅川东地区凉山一地的土匪清剿,十一军在此历经的大小战斗就超过1200次,歼灭土匪超过1万人。尽管土匪的战斗力不强,但占据有利地形,曾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麻烦。“有很多战友们中了土匪的阴招,永远留在山里了。”想到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吴宝荣的眼眶有些湿润。

因为剿匪作战英勇,吴宝荣曾两次荣立一等功。但若不是个人档案和立功喜报上记载得清楚,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看上去不高不壮的老人是剿匪战争中立过两次一等功的战斗英雄。“立功不是荣耀,为百姓办事才是。”吴宝荣说。

1957年,吴宝荣退伍转业,被分配到天航局工作,在当时的破冰船“飞凌号”上当了一名水手。“当时可以选择留在机关,我最后去了船上。”吴宝荣的话里带着军人的坚定,“退伍回来不是享清福的,战场上我是在战斗一线的兵,工作上也要到最一线去。”

冬季破冰,保持天津港航道畅通是当时天航局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船员,吴宝荣全年的假期很少,大半时间都坚守在海上,对他们而言,船更像是第二个家。“破冰是为国家服务,是为人民服务,不能因为苦就没人去干。”吴宝荣说。尽管船上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这些困难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在船上干出名堂的决心。

1969年1月,天津港出现了数十年难见的严重冰灾,海面部分被冰封冻,冰层厚达0.6米。吴宝荣跟着船队接到命令,连夜出发破冰,解救被围困的船只和船员。凛冽呼啸的北风,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破冰船不断出现设备超负荷运转的状况。吴宝荣和同事们的脸和手脚都被冻得通红,但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那场破冰战斗整整持续了三个昼夜,最终在全体参战人员的努力下,被冰凌困住的约2000条小渔船及全体渔民成功撤离到安全地带。“那次破冰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都战斗到了最后!”吴宝荣回忆起来并不觉得艰苦,能为群众出一份力是他最大的骄傲。

“不就是多受点累多出点力吗?力气用不完,出力长力,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员应该做的。”吴宝荣事事冲在前面,能吃苦、肯钻研、敢拼搏的精神大家都看在眼里。后来,他当上了管轮,之后又任船长,为新中国的航道港口建设作出了贡献。

后来,吴宝荣在天航局退休。常年在海上低温环境工作,吴宝荣的腿脚落下了病根,到现在还需要杵着拐杖或者有人扶着才能正常走路。尽管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操劳了,但他心里还是始终惦记着群众和国家,每天总会准时收看新闻,了解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汶川大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吴宝荣还主动联系天航局,通过天航局的渠道捐款捐物,参与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共产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入党宣誓的时候就承诺过的。”吴宝荣自豪地说。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