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起重船的“变身手术”

    <P>本报通讯员 郑思婕 王强
    <P>1月15日,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船“三航砼22”正式下水。“它一次能生产2000多立方米的混凝土,简直是一个海上移动混凝土生产工厂。”改造组长刘晓燕难掩激动。
    <P>“三航砼22”的前身是专为港珠澳大桥建设量身打造的起重船“三航起16”,2020年,为盘活船机资源,增强海上风电项目的装备能力,三航局决定将起重船“三航起16”改造升级为一艘集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于一体的混凝土搅拌船。
    <P>起重船“变身”搅拌船谈何容易,这可是个“大手术”,单是新建搅拌系统就让改造团队费了不少力气。根据改造方案,新增搅拌设备的骨料仓、粉料仓外形庞大,是普通搅拌船的两倍,相当于在船体上修建一栋六层楼高的房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船体稳定性。”刘晓燕介绍。船舶的稳定性主要跟浮力舱的设置有关,改造团队通过对船舶结构进行科学验算和建模试验,最终决定从新增舱壁入手。舱壁是由许多列钢板组合焊接而成的结构,它将船体内部划分成若干个舱室,团队成员通过新增舱壁不仅改造升级了船舶浮力舱,也为搅拌设备提供了基础支撑,船体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P>要想实现混凝土高效生产的目标,就要保障骨料、粉料的高效运输。刘晓燕带领团队成员多次研讨试验,效果都不理想。一次出差中,刘晓燕从机场航站楼循环运行的自动人行道中得到启发:能不能研发一种皮带系统使得粉料、骨料来回运输呢?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改造团队一致同意。
    <P>刘晓燕邀请设计单位的专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从皮带运输系统的动力选择到每根皮带的具体位置,成员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经过现场踏勘和试验研讨,最终,一套“两横两纵”皮带运输系统新鲜出炉。该系统由两条横向皮带、两条纵向皮带组成,皮带之间可以实现骨料、粉料的转运,同时两条横向皮带具备双向切换功能,保证了两条混凝土生产线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替代性。
    <P>骨料和粉料的运输问题得到解决,大家士气大振。“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为搅拌系统找一只监控的‘眼睛’。”刘晓燕为搅拌系统提出了升级要求。方案研讨会上,“作业环境封闭,靠人盯着肯定行不通,安装一些传感器和摄像头试一试?”在高级技工赵永定的提议下,改造团队走访了当地厂家。从设计图纸到传感器、报警阈值的设置,大家为搅拌系统装上了监控的“眼睛”,生产线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操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
    <P>“打造绿色搅拌船是我们本次改造任务的重点之一。”刘晓燕介绍。改造团队围绕如何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展开研讨试验,最终,通过增设砂石分离器和泥水分离器,实现了整个生产系统的污水零排放。
    <P>如今,变身成功的“三航砼22”正在风急浪涌的福建莆田平海湾海域日夜施工。“有了这座海上移动混凝土工厂,再短的施工窗口期也难不倒我们了。”刘晓燕说。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