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轨道上的百吨“螺壳”
<P>本报通讯员 何苗 王森
<P>“推装百吨钢结构的施工工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调研员强朝辉调研银川文化园融媒大厦屋顶网架施工时给出了高度评价。
<P>三航局承建的银川文化园是银川市重点民生工程,位于银川市中心城区南北方向的主轴之上,是银川市乃至宁夏自治区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文化园主要建筑包括图书馆、艺术博览中心、体育馆及近百米高的融媒大厦。其中,融媒大厦顶部需要架设一个重约100吨、长38米、宽30米的网架,整个结构远处望去像是一只巨大的“螺壳”。“该网架用几千根杆件焊接而成,整体吊装对施工空间要求高,风险系数大。”项目技术部长曾强令介绍。如何在百米高空顺利完成屋顶网架的吊装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首个难题。
<P>项目总工郭金双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在查阅资料和成功案例后,曾强令发现一种高空分段拼装技术。这种拼装施工技术虽说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但分段后网架单片重量也接近20吨,必须采用超大吊车才能实现。“施工现场环形便道较窄,起吊作业空间有限,加上需要搭设近8层楼高的作业平台,存在安全风险。”项目总工郭金双一口否定了该方案,攻关陷入“僵局”。
<P>吊装行不通,能不能改用推装呢?郭金双在“推箱子”游戏中找到了灵感,即采用利用地面拼装的方式,将每块“螺壳”通过既定滑进轨道,依次推动,最终推到指定位置。别出心裁的推装工艺不仅可以解决吊装难题,还能保障施工安全,得到了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
<P>可是,该工艺在此类工程中并无先例可循,“经过研讨分析,首要任务是搭建良好的轨道施工平台。”郭金双介绍。团队成员细化任务分工,从计算受力、设置预拱度到可行性分析、联系制作厂家,历经半个月,网架作业平台搭设完成。为提高施工精确性,郭金双绘制作业平台轨道坐标,在每块“螺壳”上安装定位器,时刻掌握“螺壳”位置,让施工过程可控。
<P>“我们准备工作准备还不够,一定要模拟推装过程,确保万无一失。”郭金双再次提出要求。技术团队对受力混凝土结构建模分析后,采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大家屏住呼吸,只见第一块“螺壳”在“电动葫芦”的牵引下缓缓前进,一刻钟的时间推装完成,大家士气大振。
<P>随着模拟施工的推进,最后几块“螺壳”安放至轨道后,向高空推动的重头戏即将来临。“两边都注意了,如果移动数值不同步,就立刻停止移动。”郭金双提醒着两侧技术人员。
<P>“报告,左侧滑轨出现卡顿,请求中止模拟。”突然传来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BIM室。原来,随着“螺壳”推装的逐渐积累,由左右两侧的滑轮提供推动力不均匀导致行进轨迹出现偏差,“螺壳”卡顿。究其原因是推装轨道并非一条平行直线,行进轨道的变化导致摩擦力变化。如何提供可变性均匀动力成为破题的关键。
<P>郭金双邀请有关专家解围,提出了“网架后方增设液压千斤顶同步顶升”的方案。随着施工方案的优化,模拟施工顺利完成。
<P>3日后,融媒大厦旁响起了一阵掌声,百吨“螺壳”在百米高空顺利实现精准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