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113联钢箱梁架设之路

本报通讯员 万康

“俯首古董老桥,抬头十万高压,四顾车马如龙,我们竟然在这里完成了百吨吊装。”项目总工项建光回忆起113联钢箱梁架设场景,感慨万分。

一公局集团承建的金海路改造提升工程是呼和浩特市一号民生工程,主体为一条横跨东西的市政高架,属于典型的短、平、快项目,上部全部采用钢箱梁结构,8.3公里的线路上用钢量12万吨,体量国内罕见,而且内蒙地区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有效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就在建设过程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113联处的钢箱梁吊装却成了“保工期”的“拦路虎”。

原来,在主线桥113联施工位置,重达百吨的钢箱梁不仅上跨乌里沙河,施工中还要保护下方一座历经几十年风雨的老旧桥。“这座老桥的设计图已经丢失,如今的承重能力无法估算,不敢贸然吊装作业,而且还要边施工边通车,安全风险可想而知。”项建光介绍道。同时,老桥地处闹市,管线林立,上方还有一条11万伏高压线,经过多方协调,为了保障周围市民生活用电,高压线不允许改迁。“动不得、改不得,当真无从下手”项建光无奈地说。眼看施工窗口期一天天流逝,寻找破局之法迫在眉睫。

方案研讨会上,技术小组负责人曹洋洋提出采用“纵向顶推”工艺,即在梁端搭设拼装平台,拼装一节段顶推一节段,慢慢横移过去。但是,项建光分析后发现,这样的工艺除了搭设拼装平台外,还要在既有桥上搭设强大的顶推支墩、导梁,临时结构非常复杂,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必须想想其他法子。”项建光说道。

“我们能不能设计一种全新支架,让老桥换新颜?”项建光提出了新思路,新建支架不仅耗时短,而且可以延长老桥使用寿命,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得到小组成员的一致同意。技术小组根据新思路快速完成了BIM建模和修正计算。经反复验算,在老桥墩柱正上方搭设临时支架,将所有上部受力转移到老桥桥墩,实现了对上部应力的时时监控,又最大程度地避免对老桥造成损害,团队成员士气大振。

跨越老桥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绝对安全地穿越11万伏的高压线呢?“下穿高压线,就必须控制作业高度,那我们能不能避开整体吊装呢?”项建光陷入沉思。有一天,项建光从儿子手里的积木得到灵感:“一节节钢箱梁不就是拼装起来的积木吗?把钢箱梁在现场拼装是否可行呢?”经过多次论证和现场焊接的质量检验,项目团队最终研究出了一套“拆、拼、焊”的技术方案,具体是先将一节钢箱梁拆分为底板、隔板、腹板、顶板四个部分,再分块组装、调位,最后焊接成整体,穿越11万伏高压线的问题得以解决。

“边通车边施工的条件下,我们仅用75天,就让百吨钢梁上跨老树下穿高压线成为现实。”项建光望着113联钢箱飞架东西自豪地说道。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