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加持智慧工地
本报通讯员 张岱
“相比4G时代10毫秒的时延,5G时代的时延只有1毫秒。”5月8日,在四航局广州白云黄金围大道项目智慧工地展厅,项目经理刘宇锋正向参观人员讲解5G定制网+智慧工地。
眼前的这块长5米、宽3米的5G智慧指挥平台大屏便是刘宇锋的“千里眼”,通过人脸识别设备、AI智能摄像机、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将施工现场的情况全天候实时传输回项目部。
由于项目施工区距离办公区需要20分钟车程,而且建筑面积广,工区划分多,导致现场管理很难实现全方位监测。利用5G技术实现有效监测、管理现场作业成为项目团队的共识。
在四航局技术中心的帮助下,白云黄金围大道项目志在打造广州首个“5G定制网+智慧工地”。刘宇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不仅要通过BIM、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让施工现场感知更透彻,还要有助于实现‘人、机、料、法、环’各关键要素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
从立项到研发,历时近半年的时间,“5G定制网+智慧工地”成功问世,主要包括5G智慧指挥平台以及5G监测系统等,其原理是依靠5G技术,自动采集设备安全、现场作业等应用数据,一旦出现当异常,系统就会迅速以信息形式发送到负责人手机里。
“5G监测系统真的拥有超能力?”项目机电部长胡蕾问道。为了让大家了解它的真正实力,胡蕾给它来了场“面试”。胡蕾提前处理掉了龙门吊机械传动部件的润滑油,以便试验5G智慧监测的反应速度。没过一会儿,胡蕾手机就收到了警报提示:龙门吊机械传动部件出现问题。“5G定制网+智慧工地”的首秀赢得了满堂喝彩。
可是,随着系统的应用,项目团队发现:BIM建模占用内存大,与“5G定制网+智慧工地”协调运行难度较高。刘宇锋第一时间会同研发小组对此发起技术攻关。在经历上百次的失败后,一套“轻量化看模”的实施方案新鲜出炉。“轻量化看模”就是将BIM模型脱离专业的BIM建模软件,不仅缩小了体量,还更加适宜网页和手机移动端,使得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群也可以方便使用BIM技术。最终,在“轻量化看模”的助力下,“5G定制网+智慧工地”再次得到升级。
随着工程的推进,施工现场混凝土的用量急剧增加,而混凝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如何做好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又成了项目团队面临的一道难题。能不能在智慧工地平台引入混凝土测温系统?
刘宇锋带领项目团队研讨验证后,决定在混凝土的表面、中心、底部设置温度探测器,实时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运行一段时间后,混凝土测温系统效果显著。“这还不够,还得让它会自动报警。”刘宇锋再次提出了新要求。最终,项目团队通过在系统内设置报警阀值,成功为5G定制网+智慧工地系统添加了新功能。
面对项目建设中的复杂问题,项目团队依托5G定制网络的高速特性,远程高清无延时与施工人员视频连线,不需要到现场处理。“该系统实现了终端间毫秒级高清传输。全场景融入了13种AI智能算法,打造了一种主动、高效、智慧的技控管理模式。”刘宇锋介绍。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