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打“百炼钢”
本报通讯员 黄树 甘泽林
姜磊抓起一把土,用手指揉了几下,脸上表情有些难堪。姜磊是二航局武汉阳逻铁水联运二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抓起的土壤来自二期项目陆域堆场。因为临近长江,这片土地多为淤泥质土,渗透性弱、含水量大,是典型的软弱土,极易导致地基沉降。在这样的“烂泥”上建堆场,必须先保证地基承载力达标,这让二航局建设团队犯了难。
面对特殊的地质条件,在经过与设计团队多次沟通后,项目部拿出了两种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处理方案。方案一是真空堆载预压,使地基在预压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简单说就像是把石头压在海绵上,将海绵中的水挤出。方案二是降水强夯,用真空管将地基中的水吸出,再用强夯机对地基反复夯实“锻打”,锻出一块坚实的“百炼钢”。
面对两种不同的方案,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发言。支持方案一的人占多数,原因是真空堆载预压技术成熟,虽然耗时较长,但施工难度较小。而姜磊却坚定地支持方案二,“工期有限,要高质高效完成就必须啃下地基处理这块‘硬骨头’。”姜磊说。“降水强夯工艺大家接触较少,真能保证效果吗?”有人提出质疑。“只要控制好真空降水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就一定能省时省力地达到与预压荷载相同的效果。”姜磊打下了包票。最终,项目团队决定采用方案二,并以姜磊为核心组建了技术小组,计划通过三次强夯完成作业。
说干就干,技术小组立即奔赴现场进行勘探,指挥铺设真空管网,施工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几天后,首次降水顺利完成,土壤孔隙水位成功降至地面三米以下,项目部开始着手第一次强夯作业。第一次点夯要求在地面每隔五米设置一个夯点,项目团队根据要求将重近2吨的圆柱形夯锤一次次吊起至一定高度,并准确落到夯点,严格把控每次“锻打”的标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技术人员轮流值班,24小时盯守现场。三天后,技术小组还没来得及为首次点夯完成感到高兴,便被现场情况泼了一盆冷水——降水效率突然大大降低。
技术小组对现场进行了全面排查,终于在真空降水管上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真空降水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真空泵在管内产生负压,将土壤中的水分顺着降水管上遍布的孔隙吸入管内,最后将水抽至地面。但是因为这里的地基多为淤泥质土,“烂泥”顺着水流堵住了孔隙,任凭真空泵如何努力,降水效率也上不去。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姜磊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可始终没有头绪。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天看到有人用吸管喝水时,姜磊灵机一动:“真空降水管的原理跟吸管一样,如果将孔隙集中在管体底部,吸力是不是更强?如果在管体外侧包上过滤膜,阻隔泥沙,降水效果一定更好。”顺着思路,技术小组开始着手改造真空降水管。果不其然,经过改良后的降水管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三成,符合施工要求,第二次强夯也同步进行,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姜磊脸上。
“再来一锤子,一定要夯实打好!”正在指挥第三次满夯的姜磊没有丝毫放松。最后的满夯作业要将地基从头到尾再“锻打”一遍,确保地基达到承载力要求。在姜磊眼里,此刻的地基处理与钢铁锻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将其中含有的杂质一点不剩的全部排出,才能成为寒光耀眼的“百炼钢”。
经过2个多月的施工,随着强夯机最后一锤落地,项目铁路和码头堆场总计29万平方米的地基降水强夯施工终于圆满结束。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