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在外高桥改造亚洲第一长船坞

本报通讯员 王佰文 张序

“穿过了!穿过了!”随着首根拉杆精准命中接收洞门“靶心”,王伟高悬已久的心终于踏实了。这一刻,他和同事们已在脑海里推演了无数次。

王伟是三航局上海外高桥2号船坞改造工程的项目经理,一年前,他和团队受命对老船坞进行改造,将2号船坞向陆地侧延伸200米。改造后的船坞长740米,将成为亚洲第一长船坞,能同时满足两艘13万吨级大型邮轮整船建造。

然而,改造一座船坞,远比新建船坞要麻烦的多。王伟解释说,“老船坞的旧结构会成为施工过程中的‘绊脚石’,有时候让我们畏首畏尾、难以下手。”

进场伊始,3号配电站就给了建设团队一个下马威。项目总工袁扣峰至今记忆深刻。3号配电站是船厂的动力中枢,就如同人的“心脏”,是船厂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进场前,业主明确表示配电站不得搬迁,以确保正常供电,维持船坞运行。这对2号船坞西南角坞壁钢板桩和锚碇墙的拉杆施工造成了极大困扰。

“由于拉杆位于地下4米处,每根长达27米,不可避免要对地面进行大面积开挖。”袁扣峰说,“3号配电站刚好位于西南角坞壁和锚碇墙的中间位置,不得不进行迁移作业。”

按照施工要求,为防止支护坞室的钢板桩失稳,造成坞室坍塌,需在坞室反方向修筑锚碇结构,将钢板桩与锚碇结构以拉杆连接、锚固。这样一来,钢板桩一旦发生位移,拉杆就会形成一个拉力,阻止钢板桩移动,保持结构稳固。

“要保证配电站正常运行,又要确保拉杆正常展开施工,‘太难了’。”王伟不禁思考,能不能效仿地铁盾构施工形成地下“通道”,使拉杆从配电站下方穿过。这样就无需大面积开挖地面,又能安全地进行拉杆施工。

经过项目部头脑风暴,大家梳理出了不少线索,但还是被否决了。常规工艺无法实施,王伟和技术团队决定换个思路。最终他们锁定了激光导向的微型顶管施工法,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参与方案制定,将微型顶管技术引入拉杆施工。“顶管技术就像是‘钉钉子’,穿透土层形成管道,然后将拉杆穿过通道。”王伟解释说。

为确保施工万无一失,项目团队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对微型顶管的架设、导向控制、顶推成管等施工步骤进行了多次模拟推演。

一切准备就绪,顶管下穿配电站施工正式开始。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潜望式经纬仪,小心谨慎地操控着。看着首节顶管开始推进,大家激动不已。可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掘进速度异常缓慢。王伟立即停止施工,联合技术团队找“病因”。

经过一番探寻后,项目团队发现原因是地质偏硬,造成顶管推进缓慢。必须增大推力。项目部很快展开验算,综合土体反作用力和顶推系统的最大顶力,对顶推进行改造升级,增大“马力”。

一番辛苦没有白费,这一改造让顶管推进速度有了明显提升。然而,项目部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在施工中仍严格把控,及时调整顶推系统参数,确保后续管节顺直。顶管施工结束后,检测显示,偏移误差控制在了1厘米内。

“干得漂亮!有你们在,我们很放心!”看到全部拉杆成功穿过配电站,业主也禁不住赞叹。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