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玲珑心”拨动万吨梁

本报通讯员 陈晓喻

6月底,在三航局的跨沪蓉高速转体大桥施工现场,长87米、重达10076吨的T型梁旋转70.96度后,抵达设计轴线,与另一个T型梁精准对接,顺利完成转体。作为沪蓉高速段最大的公路转体桥,它不仅是国内线型最复杂的转体桥之一,也创下了苏南地区跨高速公路转体桥的最重记录。

看到转体成功,项目经理盛强很是兴奋:“这次转体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别看这个梁超1万吨,实现它转动的球铰仅重8吨。”

原来,桥的转体系统由下承台、球铰、上承台、滑道、牵引系统组成,球铰拉动钢绞线实现转动,就像是“驴拉磨”,动力则由电脑控制的千斤顶提供,其中最关键的零件就是这颗“玲珑心”——球铰。

“球铰安装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这是测量部长张文斌来到项目后接到的“死命令”。然而不仅是温度、湿度,哪怕是测量判断上的细微差别,都会对数据产生影响,误差小于1毫米真的很难。

在球铰安装施工专题会上,项目总工曹志邓拍板,定下了“多人分时段多次测量”的施工方案。于是,张文斌带领着兄弟们每天早、中、晚各测量一次,再算取平均值,最终确定了安装的精准位置。

T梁长87米,每分钟旋转多少度最合适?这是项目团队面临的新难题。因为旋转误差若超1毫米,桥体衔接处就有5厘米的误差,大桥恐怕就无法合龙了。“要保证不出错,我们能不能先‘彩排’一遍?”曹志邓提出了设想。

于是,项目部参考其他转体经验,并邀请专家团队,多次现场勘查。通过给梁体“称重”,确定了转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擦系数等参数,再据此设置配重,使两悬臂端相对于转体中心保持平衡,从而实现构件平转时的姿态可控。

正式施工前两天,项目部进行了转体“彩排”,并根据前期计算和试转,确定了每分钟1.15度的转体速度。

“如果在梁体埋入‘观测点’,与计算机连接,我们就能通过电脑实施观测转体情况,岂不是上了一份‘双保险’?”在转体前的讨论会上,张文斌又提出了新的建议,得到了项目部的支持。很快,6个测点埋入梁体,实现了转体过程的“远程跟踪”。

转体那天早晨,巨梁在两台50吨级千斤顶的“推拉”下,以每分钟1.15度的速度平稳转动。当梁体即将转到设计位置时,盛强一声令下:“切换点动!”自动系统切换为点动系统,现场测量员、施工员紧密配合,每点动操作一次,轴线走行现状数据就测报一次。

“转体到位,位置精准,合龙成功!”在现场守候的施工人员兴奋的欢呼声中,巨梁终于精确就位。

“从球铰安装到桥体合龙,我们付出了259天的努力。如今精准对接,之前再多的‘折腾’都值!”转体现场,盛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