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给大巴车造一座“摩天轮”

本报通讯员 胡萍

当最后一辆大巴车缓缓进入立体车库时,项目组成员都站了起来,等待着测试成功的到来。“滴,测试通过。”热烈的掌声响彻现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长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振华重工停车事业部电气系统部经理刘韩臣对那一场测试记忆犹新。

“我们研发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助力城市的节能发展,”刘韩臣介绍道,“立体车库高度大约40多米,能停靠17辆大巴车。车库的垂直升降跟‘摩天轮’似的,漂亮极了。”别看如今这“摩天轮”轻松升降,起初没少爬坡过坎。

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车位紧缺成了很多城市的常态。小型立体车库也就应运而生,在国内也不少见。而笨重且占地更大的大巴车,却只能停在平地,占用大量空间。“现在市面上立体车库层出不穷,我们要占据一席,就必须做能够符合市场趋势、引领市场走向的新型立体大巴车库。”振华重工停车事业部负责人陈再兴在研发之初就说道。

经过调研,项目团队提炼出了明确的研发导向——“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化”。方向定了,陈再兴紧皱的眉头却松不开,“工程支出的压力是巨大的,设计什么样的机型,尤为重要。如果一开始方向错了,后来再改就难了。”

传统立体车库基本采用垂直升降和滚轴运输的搬运方式,不仅噪音大,且涉及方面广,维护成本较高。“我们拥有丰富的港机项目经验,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优势呢?”项目团队决定另辟蹊径。一番摸索后,垂直升降与水平搬运货叉相结合的设备形式被提了出来。车库采用货叉运输的方式,当大巴到达指定高度层,再借用“铲机”进行平移入库。“这样不仅减少搬运交换的次数,还有效将噪音控制在50分贝内,即使是夜间运行也符合城区的环境噪声标准。”陈再兴说道。

图纸设计完成后,项目团队就车库是否需配备充电桩产生了分歧。有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提出实现自动充电不易,设计初期可暂不考虑。刘韩臣则看得更远:“充电桩必须要有,现在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车,光停车不充电,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将港口自动化导引小车充电技术引入进来,创造性地解决了充电难题。“不仅如此,车库还采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司机将大巴停好后,只需将充电头插上,即可离开,后续工作可全部通过智能终端平台完成。”刘韩臣自豪地解释道。

车库安装完成,距离投产就差临门一脚了。型式试验的前一晚,测试工作紧张地进行着,可强烈的风雨加上欠佳的照明条件,让车位测试只进行到第三层就停止了。“老刘,不行的话,就赶紧申请推迟吧。”“不能在这时掉链子,我们已经预约了特检所老师,这次如果推迟,再预约就不知道会排到什么时候了。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尽早拿下资质!”刘韩臣坚定地说。综合考虑后,他决定第二天继续测试。

凌晨五点,天蒙蒙亮。刘韩臣带着调试团队来到了现场,趁着无雨的时间赶紧测试,“结果出乎意料,各项结果让人满意!”刘韩臣带着自信,顺利地完成了车库的型试。

“车库现在已经具备了对接政府云平台的功能。可以预见,这样的创新对于未来城市规划及城市资源综合调度影响深远。”谈及智能立体大巴停车库的未来,刘韩臣脸上洋溢着笑容。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