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万塔之国”有了引航站

本报通讯员 朱礼平 曹月全

又一个急浪拍上甲板,顾不上浸湿的裤脚,远处的季风裹挟涌浪接踵而至,船体摇晃剧烈,“抓紧栏杆,护好仪器,返航!”测量主管李永杰快速下令,多变的安达曼海已经让他和团队第三次无功而返。

三航局缅甸引航站项目位于仰光河口外20海里处,属外海作业,缅甸施工史上尚属首例,无经验可循。时间回到2017年3月底,时值雨季,施工方案却迟迟未定,工期自然没了保证。项目经理邓应桥看着眼前的波涛,心下做好了决断:“只能用效率换时间,三天内给我所有方案,下个月进场沉桩。”

李永杰立即带着团队反复模拟测量操作流程,预判海上突发情况,确保一次完成数据收集。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气象资料由各专项组紧锣密鼓准备着,锚艇、打桩船也进入排兵布阵阶段……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新的钻孔施工信息,工程区域内是淤泥、淤泥质粘土等构成的软弱海床地质,原先设计的桩长明显不能保证稳定性。邓应桥立即联系设计院,连夜计算承载力,最终决定将钢管桩加长至65.6米。可打桩船“三航桩2”低潮沉桩极限为62.6米,多出4米怎么办呢?三航局江苏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张跃辉带队提出了新方案,“我们转变一下思路,试试改变沉桩顺序。”张跃辉提出,先将钢管桩惯性插入泥中4米再套桩锤,待桩长能够满足打桩船的性能再开打。技术团队顺着这个思路反复模拟,利用BIM演算入泥角度,确认方案切实可行。

2017年5月1日,项目部迎来实战。上午11点布锚完毕,“三航桩2”顺利吊取首根钢管桩,正当大家期待沉桩入泥时,平静的安达曼海面情况突变,长波涌肆意翻滚,突风猛烈扑来,船体大幅摆动。船机经理王宏在对讲机里嘶吼:“拖轮、锚艇赶快过来,抵住桩2,稳住船体。”随时待命的4艘拖轮和2条锚艇快速靠上打桩船,船员立即跑上甲板,抓起缆绳,迅速绑在带缆桩上。不到3分钟,拖轮和锚艇紧紧围住打桩船并将其固定。邓应桥沉着指挥:“大家稳住,测量人员汇报数据,气象组跟进风浪变化,架子工调整桩架……”

在锚船的“顶”力相助下,打桩船终于稳定下来,“可以下沉,注意控制仰面角度,8度,9度,10度,角度精准……”悬在空中的钢管桩稳稳下沉,只见60几米的钢管桩斜插海中,到达指定位置。桩锤套入锤击,经历4小时的紧密协作,终于完成首根沉桩任务。领教了安达曼海的喜怒无常,项目部更加谨慎,瞄准时机、无缝配合,用58天完成68根钢管桩沉桩施工,更创造了一天7根桩的纪录。

2018年1月初,项目部顺利进入上部结构施工。可谁都没想到上部结构居然都“泡在水里”。1号、2号码头底层靠船平台底标高为正1.0米,而安达曼海面低平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如果先支模板、再浇混凝土,两个靠船构件要用三个大潮汛完成,大约45天,必然达不到持续性施工。项目部果断放弃常规做法,将现浇改为预制构件安装。

要知道单个构件就有六七十吨,如何将此“庞然重物”丝毫不差地安装下去?项目部又犯了难。“空想没有用,咱们得转换思维,用更宏观的视角看问题。”邓应桥要求按照魔方大小还原模型,“每位技术员人手一个,看看能不能有启发。”生产副经理孙二猛爱好玩模型,他特地带来一套乐高,带着大家边玩边干。摸索把玩的过程中,孙二猛突然激动地跳起来,像个大男孩:“邓经理,快看,这块正好是模型的肚子,我们可以用中轴零件贯穿,从而控制预制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孙二猛提出,在下部的钢管桩预埋槽钢,作为卡口,上面的预制构件则开四个孔。安装时,一个构件对应四根钢管桩,让卡口与孔精准对接,丝丝相扣。

2018年1月28日,终于等到风平浪静。“三航桩2”小心翼翼吊起首个预制构件,通过缆绳搅动缓缓移到安装位置,“注意绞缆速度,调整桩架角度!”构件稳稳落在前沿钢管桩上,位置精确,安装成功!这一项转变为旱季施工节省了整整40天,更为后期现浇前沿码头提供了平台,确保年底主体完工。

2019年4月,历时600天,足有5层楼高的引航站如期移交,素有“万塔之国”之称的缅甸终于有了灯塔般的引航站。这也是世界上第二个海上引航站,被当地人称为“缅甸海上门户,一盏指路明灯”。缅甸人与中国人以“朋友”相称,一名从事了十几年引航工作的“朋友”拉着邓应桥的手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只能搭乘小木船为外来船只引航,现在我们终于不用这么艰难了。”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