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为花城打造“新名片”

本报通讯员 陆涛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随着航站楼顶部完成最后一方混凝土浇注,一航局承建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航站楼主体宣告正式封顶。

“无论是整体造型、景观效果,还是品质保证,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都是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和建造的。”业主曾自豪地向媒体表示,航站楼以“鲸舟”立意,打造了鲸鱼游入大海的整体形象,将南沙独特文化内蕴与项目完美融合,营造出广州水上国际门户的标志形象。

“航站楼主体的‘鲸舟’造型看起来气势宏伟,但建起来可不容易。”项目经理康伟感慨地说。航站楼不仅涵盖了普通房建项目的全部施工难点,而且还有独特的大跨度结构,多处跨度达24米,相当于普通房建项目的3倍左右,难度着实不小。

如此大的跨距,传统房建的工艺根本无法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团队找了许多办法,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可操作性差,没有一个让人满意。

一天,项目总工孙志伟前往外地出差,途中被一座建在峡谷上的大桥所吸引,长长的跨度形成优美的弧线。“哎呀,怎么差点把老本行忘了!”孙志伟突然想到了预应力张拉技术。原来,孙志伟曾参与过许多路桥建设,建设大跨度结构是家常便饭,其中预应力张拉技术经常应用于此类结构。

可是预应力张拉技术在路桥领域属于成熟工艺,但在公共建筑领域应用很少,到底可不可行呢?经过反复比对和研究,并借鉴以往施工经验,论证了预应力张拉技术在现场应用的可行性,最终满足了施工设计要求。

“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就好比在皮筋上挂上重物一样,皮筋未拉紧时,重物吊点处皮筋就会下沉,能够承受的重量很有限,而当皮筋紧绷时,吊点处就会上升,皮筋就能承担更多的重物,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跨度大的问题。”孙志伟解释道。

受制于航站楼特殊的建筑构造,再加上塔吊的吊装作业有效半径太大,笨重的张拉设备难以顺利抵达预定作业点,预应力张拉设备的进场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既然整机设备不能顺利运入作业地点,那我们把设备分解成小部件运到作业点,然后再组装起来行不行呢?”机务主管尚永昌提议道。这一思路得到项目团队的支持。于是,邀请专业设备厂家前来指导拆卸安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过反复紧张的调试,预应力张拉设备成功运转起来。建设者们加紧施工,所有张拉作业终于按时完成。

如今,邮轮母港工程在江边巍然屹立,部分主体已经现出了“彩云纱”的流线造型,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不久的将来,花城的邮轮新名片将在南沙湾闪亮登场!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