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二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外罗海域战“风车”

本报通讯员 邢建广 刘志温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边,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个近百米的白色三叶风机与蔷薇色海面相映成趣。晚霞映衬下,紧固螺栓的工人小心翼翼地旋转着扳手。

“外罗2号机位风机叶轮对位完成。”随着对讲机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奚乾蛟紧绷的面孔绽放出笑容。经过六天不眠不休的鏖战,一航局施工的广东粤电湛江外罗海风电项目首台5.5兆瓦海上风机顺利完成安装,实现海上风机安装施工零的突破。

初接任务,项目部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奚乾蛟既兴奋又担忧。“此次吊装的风机总高度达上百米,单单一个叶轮的重量就超过200吨,吊装难度在国内都较为少见。除了技术难度大,项目部还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少。”

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到相关风电场进行实地样机安装调研及对标工作,“我们不仅把风机安装的全过程从头至尾详细看了一遍,还结合外罗海域风机安装实际情况,对一些细节进行调整优化。”奚乾蛟说。

为确保安装顺利,项目部副经理刘军带领技术人员反复推演。深夜的项目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塔筒组装这么干不行”“叶轮组装还要再细化一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工器具的使用,我们都进行了精心推演。”你一言我一语,好多好主意一下碰撞出来。

外海风机吊装,施工设备是关键。“可在施工船选择上,我们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刘军介绍说。为满足塔筒和叶轮翻转作业要求,施工船上要留出足够空间。12月初正值施工黄金期,符合要求的船舶要么没有档期,要么报价不合理。所有人为找船犯难时,项目部发现正在附近海域打桩的“顺一1600”施工船符合施工要求。“经过与厂家、吊装团队多次沟通,我们终于拿下这条船,把它定为本次风机安装的主力‘干将’。”刘军说。

“这次风机安装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必须珍惜。”施工员王浩然说。注意到施工手册内容较为笼统,他花费大量精力,连续熬夜数日,编制了风机安装流程图及施工工序卡,每一个细节在卡上都清晰呈现。“我们还专门购买了天气预报系统,实时观测海上天气情况,确定了合适的施工窗口期。”刘军踌躇满志。

2018年12月1日,风机安装工作启动了。“我们需要先吊拼四节塔筒,再将机舱与塔筒进行连接,最后对接叶轮吊与机舱。全部施工过程需一气呵成,中间容不得半点失误。”刘军说。要保证海上起吊和对接顺利,首先就要克服最大的干扰因素——海浪。

果不其然,首段塔筒安装起吊时,项目部就遇到挑战。脱钩处理时,海上涌浪忽然变大,船体出现了较大的摆动,给吊装增加了很大难度,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现场紧急讨论,火速出台应急方案:起吊瞬间,工人在塔筒底部垫入枕木,保护塔筒下部安装人员及塔筒。

12月的广东依然炎热,除了涌浪不时来袭,施工人员还必须面对高温的炙烤。塔筒安装时,风机内的升降机无法使用,被分成四节每节20多米的塔筒,需要施工人员沿着爬梯一步步背上去。密闭空间里负重登高,本就是一种煎熬,施工人员还要额外背负15公斤的液压扳手,衣服顷刻就会湿透。在塔筒内干活,就好比蒸桑拿一样,累了只能扶着爬梯休息一会儿。

12月6日,塔筒顺利安装完毕。机舱与塔筒也已完美对接,只剩叶轮安装。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风机的三只叶片在甲板上组装成叶轮,这个重达200吨的庞然大物将被吊起安装到机舱之上。“组装好的叶轮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在狭小的甲板上起吊,绝对不能碰到任何设施,哪怕一根缆绳。”项目经理韩益比划着说。

已经高强度工作了5天,但关键一招定输赢,谁都不敢放松。“这是第一台风机,再难我们也必须顶住。”刘军的脸上还留着安全帽系带的印子。操作吊装设备的工人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操作杆,叶轮被缓缓吊起,随着叶轮升高,大家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儿。

“再慢一点,再慢一点。”对讲机不断重复着这一指令。甲板上,全体人员都仰头注视,看着叶轮缓慢地向着机舱移动,整个过程犹如静止了一样。“风机叶轮对位完成。”经过连续六天的艰苦奋战,首台海上风机顺利“扎根”海面之上。

“经过长达8个月的精心推演,整个起吊过程一直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提起此次吊装,韩益非常自豪。“第一台只是开始,过不了多久,在广东外罗这片蔚蓝的海域上,我们将树起一片密集的‘风机森林’。”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