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智造书写湾区超级工程新答卷
本报通讯员 董永贺 蒋西米 潘肇祺
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迎来通车一周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通车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日均8.64万辆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切实发挥了交通开路先锋作用。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中交集团全面参与了深中通道设计建设,包括从工程前期设计咨询、可行性研究,到专用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再到钢圆筒成岛、隧道基槽开挖、航道疏浚、沉管预制和安装等涉及西人工岛、沉管隧道、深中大桥、中山大桥、非通航孔桥等关键性、地标性工程的建设。
中交集团建设团队量身打造了世界首制沉管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大最先进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为代表的外海沉管隧道核心装备群,并首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入跨海通道施工领域,化解了200多项重大风险,攻克了超大沉管超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下一年安装9节、连续7节沉管毫米级精度的施工纪录,引领外海沉管隧道施工进入智能化时代。
7年建设历程,中交集团形成了国际领先的跨海通道建设成套装备与技术,创造了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世界跨径最大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抗风等级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体量海中锚碇等20余项世界纪录,获得了170多项专利,取得了包括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在内的8大创新和成果,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实现了跨海通道的智能建造。
从港珠澳大桥到大连湾海底隧道,再到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交集团承建了我国目前全部三大外海沉管隧道。从零起步突破技术封锁,到独立自主挑战世界难题,建设团队攻克了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一系列核心技术难点,大幅提高了海洋沉管隧道的施工工效,形成顶尖沉管产业链优势和新质生产力成果转换,在技术迭代升级中贡献了成熟的中国方案,树立了“中国标准”,也将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