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首页>交通建设报>第一版
查看全部期刊
精彩内容

在“最软”的山上修“最硬”的路

本报通讯员 郑立维 田本灿

2018年12月5日,二航局省道316线蜂场至则克台段公路工程正式交工验收,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冉感慨说,“这段路从开工到交工,我们一共经历了34次滑坡。可以说,我们是在‘最软’的山上,修了一条‘最硬’的路。”

蜂则公路起点位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终点位于尼勒克县种蜂场,全长28公里,是连接尼勒克县和新源县的省级道路。由于地质条件特殊,该线路被列入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17大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之一。

让李冉印象最深的还是2017年4月6日的那次泥石流救援。新疆伊犁河谷出现连续降雨,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316省道突发强泥石流。“则克台镇发生泥石流,迅速召集全体人员开会。”李冉放下电话,不顾窗外的瓢泼大雨,抓起外套冲向会议室。

距事发路段仅3.5公里的二航局省道316线蜂则公路建设项目部,迅速成立抢险救灾小组,李冉带领救灾小组火速赶往事发地点。

上午8时23分,救援队赶到泥石流发生现场,一眼望去,只见雨水裹挟着泥沙,在道路中央堆成一座高约20米的土山。泥石流滑落的一侧和土山周边,依旧有岩石和泥沙滚落,情况十分危险。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指挥下,项目部救援队负责搜救和道路抢通工作。李冉果断下达救援命令,安排安全员在道路两端设立警示牌,观测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同时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将受灾的5户21名牧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李冉与救援队队员深一脚浅一脚进入搜救现场,一边扯着嗓子喊“有老乡吗?”一边将耳朵贴向石缝,寻找可能被掩埋的群众。参加救援的安全员魏宝亮回忆,很多地方土方不稳,稍不注意就可能滚下山。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寻,最终确定事发时并无车辆和人员经过,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糟了!”就在大家准备歇口气时,施工队老刘猛然喊道,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大家的心再一次绷紧。原来强泥石流还涌入了公路旁边的河道。河水此刻正沿泥石流筑起的截坝快速上涨,一旦形成堰塞湖,后果不堪设想。李冉迅速拿起对讲机呼叫项目部:“请立即加派3台挖掘机、9辆渣土车到滑坡点。”接着,他指挥现场的4台挖掘机全部投入河道清淤作业中,从发现问题到大型机械上坝开挖,只用了不到十分钟。

两天后,伊犁河谷再次迎来雨夹雪天气,导致挖掘面和泥石流滑落面松动,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灾害。物资部部长任拥军回忆说,“当时真是一点都不敢怠慢,补给物资时,我看见很多同事踩着泥水在现场指挥挖机,泥水都没过了雨靴,有的同事就拿塑料袋绑在腿上,继续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泥石流发生的第三天,经过70多个小时不间断作业,泥石流掩埋路段终于被打通了。

在此期间,魏宝亮等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督,随时拦截过往车辆行人。魏宝亮回忆,路段刚打通,开挖斜面还未加固,就有司机急着要通过,并且还一度情绪失控。他说,“我们安全员就挡在他车前,我知道他心里急,但我们要为生命负责。”

如今,历时731天的紧张施工,蜂则公路终于建成。它的建成,完善了以乔尔玛、百里画廊、独库公路为基础的旅游环线,为新疆新源县和尼勒克县的农牧业、乡村旅游提供新发展机遇。

地址:中国北京德胜门外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88 E-Mail: bjb@ccccltd.cn(我要投稿

电话:86-10-82016500京ICP备0600554号Copyright@2008 中国交通建设报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10-82016909